[太阳]为什么很多小国家都敢跟中国翻脸不怕中国?敢说真话的蔡正元教授一话点破:中国雄而不霸!“无力症”很严重,说白了,中国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,我不欺负你们,但你们得怕我。 (信息来源:人民咨询——富而不骄 强而不霸) 台湾评论员蔡正元曾抛出一个观点,中国“雄而不霸”,若不效仿美国的“蛮横”,恐怕难以赢得真正的国际尊重,最终会在大国博弈中败下阵来。 在他看来,中国即便实力再雄厚,若不像美国那样“不服就干”,就无法真正取而代之。也正是因为中国不够“蛮横”,才让一些小国也敢于挑战中国。 事实上,美国的全球霸权,从来不只依赖“不服就干”。一个国家真正的持久影响力,源于其文化、价值观和政策的吸引力。曾几何时,美国的政策,还有民主观念吸引着全球的人才和资本,也为她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 可近年来,美国越是想要稳固自己在全球中的地位,就越是发掘自身的优势正在不断的流失。无论是对俄乌冲突的力不从心,还是与欧洲盟友间的渐行渐远,都暴露出一个事实:单纯依靠“霸道”,并不一定能够守住自己的优势。 中国根植于历史的深厚积淀,提出“富而不骄 强而不霸”,这则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战略智慧。这源于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,春秋五霸,战国七雄,称雄称霸也有数百年,但穷兵黩武,对外扩张,并不能让国家真正的长治久安。 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凌的历史,让中国深知和平的宝贵。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曾庄严宣告,中国永远不称霸、不扩张,这种一以贯之的立场,正是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等全球倡议的思想源头。 当然,外界不乏质疑之声,认为这种克制是软弱的表现。比如在南海问题上,面对菲律宾等国的挑衅,中国的海警船明明具备压倒性优势,也未采取极端手段。只是这并非什么“无力症”,而是一种清醒的战略定力。 真正的强大,不在于一时的意气用事,而在于长远的战略运筹。 不过保持克制不等于没有底线。中国的忍耐是主动的选择,而非被动的无奈。一旦核心利益受到实质性触碰,解放军的决心和能力毋庸置疑,蔡正元自己也承认,真到那时“三天就能把事办利索”。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,探索一种全新的大国范式:既要恪守“雄而不霸”的原则,又要有效化解外部的挑衅与误读,成为一个被世界真正认可和尊重的全球强国,这无疑是一条更具挑战也更具智慧的道路。
评论列表